查看原文
其他

超一流音响系统新标准:能同时播好四位管弦乐大师的“日出”

springson 古典音乐相对论 2022-06-29


今天没有家访,但是要把很多家访中获得的心得,综合写写。


不过,也不能写成家访的汇总,我会换一个角度,

以4张管弦乐录音,来考察,什么样的系统算


超一流的高阶系统


我们发烧友总期望自己的系统能和柏林爱乐大厅一样辉煌,那是不太可能的。 

(摄影   小都)    


我把家访过的系统分为三类:


高阶系统、普通系统(及格系统)、还有2B系统(不及格系统)。分别,以钢琴呈现,表述如下


2B系统


钢琴的平衡出现了不可救药的问题,比如低频不够,或者过多,那么就不可能塑造琴的形体;高频呢,缺少,有足够的分析力和延伸。


普通系统


有基本的平衡感,清晰地可以体现出斯坦威的形体(当然唱片录音要到位),高频晶莹剔透。


高阶系统


除了普通系统具有的平衡,钢琴琴键的力度要够,无压迫感,形体自然。高频的细节高贵,发出接近真实钢琴的密度和光泽度。


比如,上海H先生这个系统,就有这样的潜力。

详细可以看这次家访


立体声(STEREO SOUND)菅野先生之声,到底怎么样?一次家访的合理脑放




在这种情况下,就离今天讨论的,“超一流超高阶系统”不远了,如果能播好钢琴,也基本能播好马勒,布鲁克纳。


超一流的高阶系统,要求当然会更高一点,就是要——


有光


有光,指的的播放管弦乐大型作品,能呈现出作曲家管弦乐技法中,希望呈现出的色彩感。


以下并没有进入玄学阶段,但是,会涉及西方美学和西方艺术史。


“有光”,并不是说系统的音色如何,而是说,能够把不同的管弦乐色彩,表现出应有的风格和景象。下面我们就在四位作曲家的指引下,看看自己的系统到底,有没有达到,有光的境界?


格里格



斯特拉文斯基



理查斯特劳斯



拉威尔



这是他们的四部经典管弦乐作品,是今天的试金石。


格里格的《皮尔金特》

理查斯特劳斯的《阿尔卑斯》

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

拉威尔的《达夫尼与克洛伊》


插入一个问答题,如果你选择最佳版本,会是什么呢?


这四个作品有几个共同特点,


1,都是浪漫主义后期的


2,这些曲目拥有很多发烧级录音,我们很多人不就是因为《火鸟》而开始喜欢上器材的吗?


3,都相对比较容易理解,因为,作品是在讲故事,或者描述场景


4,都包含着日出片段,这是今天的重点。


我们下面讲,

在“超一流音响”系统里,

这四段日出,会怎样表现,

仿佛亲历四场截然不同的日出。



如果小时候有在农村生活过的人,肯定有看日出的经历。

那时候农村,没有高楼大厦,也没什么夜生活,电子游戏,连续剧,大家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我至今记得一次日出的经历,似乎是在10多岁的一个假期,早晨,跑到到山顶玩耍。


这个时候,离太阳升起还有几分钟。村庄的炊烟渺渺,天空有点灰蒙蒙。

很快,就有了曙光。然后,天空从灰蒙蒙,变得亮起来了,气温也在上升。


接着,曙光让云彩折射出不同的光线。太阳出来了一点点,光线继续变化。

最后一眨眼的功夫,太阳喷薄而出,金光四射,整个山野,村庄,都染成了金色。


此时此刻,鸟儿的鸣叫也多了起来,且曾现不同的层次。这是塞北丘陵地区,春夏之交的一个典型日出场景。


草原天路日出


那么,我们超高阶的系统,应该变现怎样的效果呢?


1, 大型的管弦乐作品丰富的乐器音色,层次、定位。

2, 管弦乐配器法则中,重要的调色技巧和产生的光影效果。


管弦乐配器法,据说作曲系要学习两年,才能摸到门径。我们没必要去那么系统的学习,但是,作为热爱古典音乐的发烧友,需要掌握基本的管弦乐乐器音色特点。如果去现场的机会少,《青少年管弦乐指南》应该经常听听。



这首曲子是,布里顿受英国教育部的委托,为介绍管弦乐队而给青少年写的这个“指南”。在13段变奏中不仅可以听到表现局部乐器的细枝末节,也可以欣赏普赛尔主题的呈示,和结束时普赛尔主题的加强与再现。


下面测试即将开始,但是,需要引入最后一个问题,西方文化中,“光”是一个怎样的存在?这个问题,我们在介绍贝多芬的时候,提过,贝多芬钢奏的月光,属于柏拉图“理念”范畴。今天这几个作品的光呢?


西方艺术史对“光”的研究


我们不能凭借自己的想象来定义西方音乐中的音色,它包含着管弦乐的创作技法,包含着作曲家对他所追求的艺术原则的实践。


对光的描写,贝多芬,马勒,瓦格纳,布鲁克纳,都不同。


光,在《圣经》中是这样被描述的,



《旧约·创世记》开篇有云:“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和暗分开了。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创1:3—5)


到了第四日,“神说,‘天上要有光体,可以分昼夜,作记号,定节令、日子、年岁,并要发光在天空,普照着地上。’事就这样成了。于是神造了两个大光,大的管昼,小的管夜,又造众星,就把这些光摆列在天空,普照着地上,管理昼夜,分别明暗。”(创1:14—18)


据此,上帝在创世六日之中有两日造光,且首日之光乃是第一受造物。


前些日子,著名神学学者,博导,教授的师妹发表了一篇文章,在朋友圈晒了一下,我觉得挺有意思,就和她交流起来,


这篇论文叫

《光何以美?》———论基督教教父释经学对«创世记»首章中光的美学阐释


她把西方文化对于光在神学美学的理解,概括了三类。这三类,分别影响了此后的西方艺术和文化。


象征论    拜占庭艺术

宇宙论    哥特式教堂艺术中

情感论    文艺复兴后的艺术


这篇文章的最后总结到,


如果说柏拉图主义传统的“象征论”光之美学在拜占庭艺术中得到了极致的体现,新柏拉图主义的光之“宇宙论”美学则在哥特式教堂艺术中获得了某种神奇的实践与表达的话,那么奥古斯丁“情感论”的光之美学似乎要等到文艺复兴以后,才会在那些充满人文主义色彩、用卓越的色彩与光影技法描绘人物内心情感的艺术作品中得到真正的展现。


今天讲的日出,属于她讨论的“光的情感论“范畴。


下面考验正式开始,音乐走起。。。


考验1

格里格《皮尔金特》中的“朝景”


超高阶的系统中,因为有足够的分析力,平衡和高贵的音色,所以可以体察那些细微的管弦乐配器法。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建议,音乐爱好者,还是要追求一下音响性的一个原因。


以下所涉及到的版本,都经过和古强的深思熟路的讨论。


首先我们先看,格里格的皮尔金特中的《朝景》。




这里选择的是布鲁姆斯塔德和旧金山交响乐团合作的版本。这张唱片,我也在一些家访中用过,尤其非常粗暴的场景,让烧友欲罢不能,立马下了订单,那么今天介绍的是比较温柔的章节。


古强的在《古典音乐激发9大感知力》中是这样描述的,有兴趣可以在喜马拉雅搜索该课程。


这部戏讲述了山村浪子培尔金特放浪,历险,辗转的一生,年轻的培尔金特离家出走,在外面周游一番之后,回来时已经年老,而回家途中又遇到翻船,使他像离家时候那样一贫如洗,在这里,他年轻时的爱人,多年来一直忠诚于他的索尔薇格来迎接他,他筋疲力尽的把脸贴在索尔薇格的膝盖上,终于找到了安息之处。这部戏探索了人生是为了什么,人应该怎样生活。


朝景这段音乐,是格里格为《培尔金特》所写的戏剧配乐里流传最广的,第四幕第五场的前奏曲,培尔金特远涉重洋,前往美洲去贩卖黑奴,往中国贩运偶像,一时间成了富商,这时,他来到摩洛哥,一天清晨,在一个山洞前面,培尔金特用独白披露自己的内心世界。


格里格从来没去过摩洛哥,他所写的这段朝景,很容易让听众感受到在北欧的茫茫雪原,清晨静谧的氛围被地平线上喷薄而出的红日染成金色的一片。


这段日出,从悠扬的管乐开始,长笛和双簧管,呼应对答,塑造出宁静而辽阔的平原清晨的氛围,随后,弦乐逐步加入,色彩开始丰富起来,随后,弦乐的铺陈逐步庞大起来,多个声部相互映衬,光的能量逐步放大,红日喷薄而出,然后,再次呈现,日出后,远近中不同物体的光影变化。


北非日出


现在你拿出CD,LP,或者打开数播,先记下这个光影效果,是不是足够丰富?考验继续升级。


考验2

理查斯特劳斯的《阿尔卑斯》


理查斯特劳斯的《阿尔卑斯》这个曲子,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写实的表达。我们选取的是阿什肯纳基的版本。



先了解一下,《阿尔卑斯》交响诗的编制:由双“双木管制”、20把圆号、管风琴、闪电器、风机以及助气风箱。


作品创作历时5年,这是作曲家十首交响音诗当中的最后一首,1915年首演。


属于浪漫派晚期和印象派的手法,在这里集中展现。真的是一场音效的盛宴。


作品描绘了阿尔卑斯山山区一天内24小时的情景:夜晚,日出,上山坡,进入森林;在小溪畔彷徨,在瀑布旁,幻影,开满野花的草地,在山坡上放牧,在茂密的丛林野草中走错了路,在冰河上,危险的时刻,在最高峰,绝妙的景色,雾霭升腾,阳光渐渐地暗淡下来,悲歌,暴风雨前的冷静,暴风雨,下山,日落,尾声,夜晚。22段乐曲连续演奏。



我们建议,从唱片一开始的夜晚,听到日出,大概五分钟。



开始是弦乐铺陈着氛围,远处,埋伏着的铜管发出灰暗低沉的声音。没有光,黎明前的天色依然昏暗。随着时间推移,管乐的能量似乎在不断聚集,偶尔发出不和谐的声音,似乎在描述阿尔比斯山在黑暗中的险峻。


这段铺陈的对于系统的低频和中频的弱音分析力是极大的考验。


4份35秒,管乐开启,双簧管,小号,圆号等等,形成呼应,光线进一步明亮,金灿灿的打击乐器进入后,随着乐队齐奏,太阳喷薄而出,大量乐器在高音区演奏,表达着阿尔比斯山日出后,远中近不同光线,低音区也在映衬着,表达阴影。壮丽的铜管乐器在弦乐组的包裹下,庄严肃穆。


可以说,这一段和《朝景》有很大的不同,它是崇山峻岭中的清晨日出,光线更加强烈,而风景也更加险峻。


海拔4478米的马特洪峰是阿尔卑斯山的高峰


考验3

特拉文斯基的《火鸟》


下面,我看第三个日出场景。就是斯特拉文斯基的芭蕾舞剧《火鸟》的引子和后面两个乐章。



火鸟完成于1910年4月。6月25日,在巴黎歌剧院首演,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演出结束后,前来观看演出的德彪西会见了这位年轻的作曲家,并表达了自己对《火鸟》的赞赏。从此,斯特拉文斯基一举成名。斯特拉文斯基自从写了《火鸟》组曲后,达到了和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及拉威尔大师并驾齐驱的地位。 

 

故事讲述的是,王子伊凡为解救被魔王卡茨囚禁在城堡中的公主,与魔王进行了一番搏斗,但不幸被魔王捉住。关键时刻,王子得到了一只神奇火鸟的帮助,最终战胜了魔王,救出了公主。


斯特拉文斯基后来根据芭蕾舞剧《火鸟》的总谱改编了三部组曲,其中以1919年改编的《第二组曲》最为著名,是当今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版本。 


当然这个曲子知名版本太多了。我们推荐的是Boulez的DG录音,这张片子,也有ESO的SACD,效果更惊人。



这个部分,和以上两个日出选段略有不同,它实际上描述的不是日出,而是在描述清晨,日出后,曙光的变化。所以,没有前两段这样的动态叙述。



乐曲以带弱音器的低音弦乐器奏出一段起伏的阴暗旋律为开始。在这支旋律上,有铜管乐器和木管乐器的一些猎号般的短句。这段音乐勾勒出一幅暮色苍茫的图景:在荒野之中,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一座城堡及其花园,天空中飘浮着不祥的云彩,整个画面的色彩显得有点阴森可怖。  


随后光线开始变化,阳光照耀在城堡上,溪水上,还有喷泉上的不同。


我们发烧友,都熟悉火鸟的终场,经常用来炫耀器材的动态。可能很少特别仔细,去听这一段,如果无法呈现出绚丽的管弦乐配器带来的光影效果,以及和前两个写实的日出本质的差异,那么就不能算"超高阶系统".


以上为火鸟芭蕾舞剧的表演


考验4

拉威尔的《达夫尼与克洛伊》


最后,我们来一个更加考验的——拉威尔的《达夫尼与克洛伊》(Daphnis et Chloe)。这是他最辉煌的乐曲。



拉威尔在1909年佳吉列夫芭蕾剧团快要风靡欧洲时,就受托创作此剧,这部舞剧音乐的写作花费了作曲家几年的心血。当然,此剧直到1912年6月(在夏特雷)才上演,但是,颂赞酒神的乐段需要大改。


此芭蕾舞剧讲述了男女主人公纯洁的爱情由于男主人公的情敌道尔康、女妖莉丝妮昂和一队野蛮的海盗而陷入危险之中的故事。最后,牧神潘垂怜这对恋人,使他们重新相聚。


我们真正感兴趣的是这个舞剧的音乐,现在听到的主要是两部大型管弦乐组曲的形式。其中第二部组曲的知名度在拉威尔的管弦乐作品中几乎是最高的。


这一段,我们比较了众多版本,觉得最符合印象派对日出描述的,除了以上呈现的迪瓦图的这个版本,另外还有新秀在BIS的录音,也值得推荐。



当熟悉了其他3张片的管弦乐所带来的色彩变化差异后,这一张,相对来说,更复杂一些。


这个第二组曲中的《日出》、还有《哑剧》和《集体舞》,代表了拉威尔作为管弦乐作曲家最辉煌的成就。


开始,用长笛表现的鸟鸣声——描绘着新的一天的到来,达夫尼悲哀地苏醒过来。竖琴清脆的拨弄后,远处隐隐传来神秘的歌队的合唱,小提琴、长笛、竖琴开始营造丰富的光影氛围,还有林间的鸟鸣。大提琴与中提琴主题渐渐地从乐团的低声部发展起来。接着光影继续变化,仿佛在描述风吹动树林数不清的树叶后,光线在树叶和树梢上的变化,溪水潺潺,波光粼粼。合唱继续塑造着神秘的氛围。如有神在。如有神之光在。


18世纪画家布歇笔下的“达夫尼与克洛伊”


第26小节优美的长笛独奏,把我们的注意力直接引向一个过路的牧羊人。正是在这些村民中,克洛伊终于被找到,两个恋人互相拥抱,乐曲进入狂喜的小提琴高潮。牧神潘回想起自己对西琳克斯的爱,受到触动,因而对此事加以干预,促成了一对情侣的重聚。


为什么从众多版本中选了这两个,因为,拉威尔所追求的美学倾向及这个作品所处的时代——印象派风潮。


拉威尔曾经提到对这个作品的看法和呈现(来自《古典音乐400年》)


当我写作此曲时,所意图的是完成一副大规模的音乐性壁画,除了具有古朴趣味外,几乎接近十八世纪末,法国画家所要表现的绘画味道,也用心地忠实呈现希腊神话的幻想。


也是布歇的画


十八世纪末的法国画家,代表人物是布歇和福拉哥纳尔等人。画风优美艳丽。但是,我们想想,这符合印象派的主张吗?其实没有。


印象主义波及的艺术范围有文学,诗歌,尤其声势浩大的是绘画。它的三个特征,概括如下,便于理解拉威尔,甚至德彪西。


1,内容上:印象派是欧洲小资的趣味。所以内容不像新古典主义那样古板。小资们希望购买纸醉金迷的工业时代的真实的生活场景。·希望记录瞬间的美,活在当下的美。而不是亘古不变的美。


2,形式上:围绕内容,都市人的生活场景和瞬间感。以莫奈为代表的印象派(还有雷若阿,西斯莱,毕沙罗等)他们选择的创作形式是——写生(抓住瞬间的阳光和场景)。


3,技法上:在技法上,印象派非常具有突破性。不仅在笔触上打破了之前古典主义那套精美感。运用了碎点笔触,来抓住真实的光感(当时有科学技术证明光分7色)所以他们很多都用纯色打碎点来作画。



拉威尔的这部作品,在精神上,追求18世纪的画作的风格,但是,在管弦乐技法上,尤其体现光影效果上,却还是当时十九世纪晚期印象派的风格。感受一下,这一段,是不是也有莫奈对光影的处理?



莫奈的画《日出 印象》


总体上,如果指挥家,太注重大块的弦乐和管乐铺陈,是不合适的。这种方式,如果在浪漫派是一种标准的话,那么到印象派,更注重的是瞬间的表达,追求的不是准确,宏大,而是模糊,感觉,朦胧。


总结


好了,四个大师笔下的日出场景,我们就都介绍完了。


如果你手边正好有这些版本,不妨在周末的一个下午,倒上一杯精酿啤酒,或者威士忌,进行一次,来自灵魂的日出欣赏。看看这四个场景,能还原到多满意。


如果符合以上描述,那么,你不仅见到了自然的光,也见到了神秘的光,还有宇宙的光。


耍器材相关连接,点击进入


考机唱片


阁下HIEND系统能过了这张唱片,恭喜你,见上帝了!


作家/清华教授/发烧友/格非的ALTEC,2018年鸣放过的10张发烧唱片流出。。。。。。


接近超一流的系统


中国首个石井式听音室,我听到了最完美的布八


作家格非写作时听什么系统?ALTEC和赋格845之间仅仅是一件《隐身衣》的距离


山东“凹凸寡妇”声音行?还是不行?TANNOY AUTOGRAPH小考


以上音乐介绍都可以在古强的课程里找到,请点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